本科教学
培养计划
本科生选修课简介

来源: 时间:2020-07-14 点击量:

《性科学与人类生殖》

本课程共32学时,内容丰富,主要面对非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既包括性科学、性文化、性知识,也包括生殖生理、不育症病理等医学知识,以及性病常识、避孕节育等健康知识,并介绍了现代辅助生殖技术、产前诊断技术等最新技术进展。

通过本年课程的学习,使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对科学的性知识以及生殖健康知识有所了解,拓宽知识面,树立科学的性观念,认识人类机体发生的过程,掌握预防性传播性疾病的知识。在进入大学校园后,让学生了解性科学的发展历程,现代辅助生殖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性传播途径的危害和预防手段,优生优育的意识和方法选择,来帮助同学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掌握最新的生殖健康知识和干预手段。


《性与人类生殖》

本课程共16学时,以社会主义性伦理道德为主线,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发育、性卫生保健、人类性心理发展以及有关性行为所致的生殖健康等方面知识的系统教育,旨在指导大学生的生活行为,最终达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另外,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师范、新闻类专业的大学生)认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掌握性科学知识宣传教育的基本原则,使之将来能自觉地、有效地担负起向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重任。性与人类生殖是目前大学生教育中刻不容缓的任务。

课程内容涉及性发展史、性行为;性传播疾病;避孕节育;辅助生殖技术;不孕不育等内容。本选修课虽然仅有16学时,但可让大学生对目前安全性行为、性传播疾病有个普遍的认识,为预防性病,意外怀孕,及后继可能导致的生殖损伤起到指导作用。


《辅助生殖技术》

本课程共32学时,内容包括:①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现状;②人类正常生殖过程,如精卵的发生、受精、卵裂与囊胚形成、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节等;胚胎的早期发育及调节:胚胎植入及胚胎早期发育等过程;人类生殖功能的评估,包括女性卵巢的评估,排卵的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输卵管功能的评估,男性生殖功能的评估,影响人类生殖功能的因素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冷冻精子与冷冻精子库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衍生技术:如单精子卵浆内注射助孕技术、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胚胎及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睾丸、附睾采集精子卵胞浆内注射助孕技术、囊胚培养、辅助孵化、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成熟技术、胚胎赠送以及代孕技术等);⑦生殖工程学发展展望:细胞核移植技术,胞浆移植技术,胚胎干细胞,治疗性克隆,组织工程学技术等;⑧人类生殖生物技术应用中的伦理学问题及相关法律法规等。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新法,是运用医学技术和方法对配子、合子、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以达到受孕目的的技术,也就是用人工方法辅助自然过程的某一或全部环节来完成生育的方法。辅助生殖技术作为生殖医学专业课程,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除妇产科、生殖内分泌外,还涉及了实验胚胎学、遗传工程、基因工程、心理学、伦理学、分子生物学、显微外科学以及免疫学等多方面学科。


《临床生殖医学》

本课程共32学时,重点介绍涉及生殖健康的临床常见疾病,包括男性不育诊疗;无精子症、少弱精子症;畸形精子症、死精子症、多精子症;白细胞精子症及精液液化异常;女性不孕不育的诊疗;内分泌紊乱之多囊卵巢综合征和高泌乳素血症;内分泌紊乱之功能性子宫异常出血;复发性流产的诊疗;子宫内膜异位症;Torch综合征;女性生殖道感染和慢性盆腔炎。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将生殖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具体化,掌握与不育症密切相关的男性、女性常见疾病尤其内分泌紊乱的诊疗流程及规范,引导学生对生殖医学研究及临床的兴趣,为生殖医学领域培养具有生殖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及生殖医学基本技能的生殖医学临床的专业后备军。


《避孕与节育》

本课程32个学时,针对大学阶段青年学生,对其进行生殖健康及避孕节育知识的全面教育,促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涉及内容包括避孕节育方法发展史;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避孕机制;常用的避孕节育方法如屏障避孕法、宫内节育器等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常用短效口服避孕药用法用量,紧急避孕药的正确认识及使用;最后展望了避孕节育方法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青年学生能掌握避孕节育相关的科学知识,正确选择高效的避孕节育方法,破解相关的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同时,由于医学生这一人群的特殊性,希望其在掌握正确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传播避孕节育的科学知识。


《性医学》

本课程共32个学时,性医学是现代医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生而言,要建立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科学、系统的性健康教育和性医学知识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包括:性医学的发展史、性生物学基础、性心理学基础、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性、性功能障碍、性心理障碍、性咨询与性治疗、性传播疾病、性与药物、性与疾病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医学生能够掌握正常性生理、心理和生命周期各阶段性的特点,熟悉性功能障碍、性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了解性与其他疾病、药物、性传播疾病等的关系。为医学生将来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人类性生理与健康》

本课程共32学时,包括:生殖健康绪论,男女性生殖系统和生殖生理,配子发生,受精与妊娠,性心理异常和功能障碍,性传播疾病,环境与生殖健康,现代辅助生殖技术,生殖医学的智能化,避孕与节育等知识。

本课程详细阐释了性与生殖生理的概念、现代辅助生殖技术在生殖中的作用,及未来生殖与性的关系。目的是帮助学习者了解性与生殖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形态,理解男女正常生殖生理与性心理,探索个体生命诞生和人类繁衍的奥秘,从而树立健康和谐的性与生殖观念,培养学习者认识自我、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打好基础。


《职业与生殖健康》

本课程共32个学时,内容包含十一个章节,分别为绪论(职业与生殖健康研究进展)、工作场所有害因素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工作场所有害因素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职业因素对子代健康的影响、职业与生殖健康的研究方法与应用、流动女工与生殖健康、新型产业与生殖健康、工作场所生殖健康风险评估与管理、职业女性生殖健康管理与干预、职业男性生殖健康管理与干预、职业卫生相关实验技术。主要介绍了劳动条件或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妇女健康,特别是对生殖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妇女劳动保护对策,为妇女劳动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医学专业学生可以对职业卫生学和生殖医学两门学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解职业卫生与生殖健康交叉学科的研究前沿,深入学习工作场所生殖发育毒性物质的识别和评价,及其对职业妇女生殖健康的影响。本课程通过大量研究实例介绍了现代用工制度(如群体职业模式、个人工作模式等)对职业人群生殖健康的影响,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同济医学院生殖健康研究所108室  

邮编:430030 电话:027-83692651  

院长信箱:aihua_liao@hust.edu.cn   

Copyright © 2024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