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7日至7月11日,“全球生殖与健康讲坛”之2022生殖健康研究所—布朗大学“一院一校”项目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圆满举办,该活动由生殖健康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廖爱华与布朗大学生殖健康卓越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任Surendra Sharma教授联合组织。

来自布朗大学生殖健康卓越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Surendra Sharma教授、Lalit Kumar Beura助理教授、Jessica Schuster助理教授、abriella Juliet Avellino助理教授和来自生殖健康研究所的Kahindo Muyayalo Patrick 博士、李怀标副教授、王凤丽副教授和李志明副教授等共8位讲者围绕主题“From the Clinic to the Laboratory and Back on Reproduction and Health”进行系列学术讲座。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分5场论坛举行,来自布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科研工作者、临床医生和学生共计200余人次通过线上会议参与讲座并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6月27日晚,生殖健康研究所袁水桥教授主持开幕式。布朗大学Surendra Sharma教授表示2021年生殖健康研究所—布朗大学“一院一校”项目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双方的深入了解,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今年Sharma教授不仅组织了具有临床和基础研究不同背景的青年学者加入,还将给我们系统介绍他团队两个方向的研究工作;廖爱华教授对Surendra Sharma教授表示感谢,今年生殖健康研究所将由四位青年才俊围绕此次论坛主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所有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
开幕式结束后,Sharma教授带来题为“Are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 exposed to Alzheimer’s disease triggers while experiencing preeclampsia?”的第一场讲座。Sharma教授系统阐述了其研究团队从揭示错误非折叠蛋白在阿兹海默综合症和子痫前期中相似的病理机制,到发现阿兹海默综合征的生物标记物也对子痫前期的预警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并提出药物干预自噬降解错误非折叠蛋白治疗子痫前期的可能。Sharma教授的精彩报告引发了参会师生热烈提问和讨论,为从事基础研究的师生打开了如何从临床问题到基础研究再应用于临床的新思路。
7月1日晚,生殖健康研究所骆静副教授主持第二场学术论坛。布朗大学Lalit Kumar Beura助理教授给大家分享题为“Antiviral CD8 T cells in the reproductive mucosa”的精彩报告,展示了使用显微镜成像等技术揭示了雌性小鼠生殖道内CD8+驻留记忆T细胞(TRM细胞)在局部抗原刺激后的反应和功能。来自生殖健康研究所外籍博士后Kahindo Muyayalo Patrick 博士分享了团队的一项临床研究成果“HLA-DR⁺CD45RA- Tregs and CD28-Treg like cells: potential immunologic biomarkers”,发现HLA-DR + CD45RA-Tregs和CD28-Treg样细胞可作为生殖衰老的免疫标志物,有助于临床医生识别低生殖潜能女性并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此次论坛的两场报告分别给大家介绍了极具代表性的生殖免疫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让参会师生领略到了生殖免疫研究的奇妙之处。
7月6日晚,生殖健康研究所王晓莉副教授主持第三场学术论坛。研究所李怀标副教授聚焦于早期胚胎发育的调控机制,给大家带来题为“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 safeguards the development of mammalian preimplantation embryos”的学术报告,重点介绍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3’UTR的动态变化及其紊乱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通过RNAi方法参与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的因子进行敲低及表型分析,筛选出调控早期胚胎发育的关键基因。布朗大学Sharma教授又给大家分享了其团队另一项研究工作“Immune regulation of the onset of autism in the mother’s womb”,利用小鼠模型揭示了妊娠期病毒感染诱导母体Th17细胞分泌IL-17,进而破坏胎鼠大脑屏障和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子代罹患自闭症的病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耗竭Treg细胞可阻止病毒感染导致的自闭症的可能性。两场关于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学术报告给参会师生带来了母胎健康研究的全新视角。
7月8日晚,生殖健康研究所赵凯副教授主持了第四场学术论坛。生殖健康研究所王凤丽副教授做了题为“SERBP1 Promotes Stress Granule Clearance through Manipulating 26S Proteasome Activity and G3BP1 Ubiquitination”的学术报告,系统介绍了RNA 结合蛋白SERBP1在应激颗粒动态调控中的作用,发现该蛋白是一个广谱的应激颗粒组成部分,敲低SERBP1显著延迟细胞恢复阶段应激颗粒的去组装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SERBP1可调控蛋白酶体活性及核心蛋白G3BP1的泛素化水平。小鼠中敲除serbp1基因引起小鼠胚胎期死亡,在小鼠睾丸中特异敲低serbp1基因造成生殖细胞大量死亡,该现象在小鼠睾丸热激处理后显著增强。布朗大学Jessica Schuster 助理教授作题为“Transcriptome Profiling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sights into Fetal Programming”的学术报告,向我们展示了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脐带血静脉和脐带血动脉的外泌体中mRNA和miRNA的表达及其潜在的功能差异。
7月11日晚,最后一场学术论坛由生殖健康研究所李怀标副教授主持。研究所李志明副教授以“The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NSD2 is essential for spermatogenesis and is 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human teratospermia” 为主题报告了组蛋白甲基转移酶NSD2在精子发生过程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NSD2可以作为诊断精子头部畸形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解析表观遗传因素导致的男性不育症提供了新的线索和理论依据。布朗大学Gabriella Avellino助理教授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以“Clinical evaluation for male fertility”为主题向大家介绍了男性生育力评估和治疗方法。报告结束后,大家围绕男性不育的基础和临床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最后,此次学术交流活动外方和中方组织者Surendra Sharma教授和廖爱华教授分别做了总结发言,感谢所有讲者和主持人的辛勤准备和积极参与,一致认为此次活动加深了双方的了解,拓展了新的科研合作方向,期待双方未来全方位、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图/文 刘春艳)
